攻殼機動隊 1995|攻殼機動隊2:無罪|阿基拉|大都會|老人Z|回憶三部曲
《老人Z》是1991年的動畫電影,改編自大友克洋的同名漫畫,雖然大友克洋不是導演,但依然擔任了腳本和機械設定的職位。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老人長照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政府生產出可以全方位照顧老人的尖端機器「Z-001」,但是卻引發了一連串的問題。
《老人Z》可以說是這次特輯裡面最輕鬆可愛、主題也最接地氣的一部作品。電影整體採用黑色喜劇的調性,節奏十分明快,在各種誇張荒誕的情節中融入一點諷刺社會的內容。常說「科技始於人性」,為了能夠更便利地照顧老人,因此政府發明了Z-001,然而對老人而言卻造成了反效果。我們都明白未來將是機器取代人類的時代,然而科技真的可以完全取代人性嗎?這就是《老人Z》想要探討的主題。
人老了之後還有尊嚴嗎?喜十郎爺爺被政府拿去做為Z-001的實驗體,對於政府官員而言他就像展示品一樣成為逢場作秀的道具,對科技人員來說他只是用來測試機器的白老鼠,除了真心照顧他的晴子之外,沒有人給予他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他就像被關在籠子裡的寵物一樣沒有尊嚴和自由,跟在療養院中用電腦幫助晴子的老頭們形成強烈對比。
《老人Z》跟《大都會》雖然都是比較偏向小品的故事,但其實都有涉及到「機器人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件事。《大都會》中的蒂瑪擁有靈魂而且對於自己是機器人並不自知,在《老人Z》中,原本是用晴子的聲音控制的Z-001後來竟然產生了喜十郎妻子的人格,開始不受控制,用自己的意識行動。
日本在1970年代就進入了高齡化社會,所以在1991年就拍出了《老人Z》這樣關於老人長照議題的電影並不奇怪,對當時而言或許是腦洞大開的故事,但其實這樣的事情卻正在實現當中。老實說,如果《老人Z》只是一部在宣揚「人性無法被科技取代」的作品,很容易就會淪為說教性過高的故事,但它並不是一部站在人類或是機器的角度發聲的電影,而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去探討「人性」這件事。
人性的溫度有可能會被機器取代嗎?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但也並非不可能。並不是身為人類就一定有人性,也不代表機器就一定冰冷無情,喜十郎爺爺只是想去看海,能夠理解這點的只有一臺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人類跟其他生物不一樣,是因為我們有感情、有人性,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愛」。然而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在不遠後的將來,當機器成為超越人類的優異品種,而且開始擁有意識、甚至是感情時,所謂的「愛」將不再是人樓獨有的感情,而人類優於其它物種的理論也會隨之轟然崩塌,那我們到時又該如何定義自己呢?
明明跟喜十郎爺爺毫無血緣關係,卻為了他盡心盡力的晴子、以照顧老人的善心出發,卻沒想到反被利用的寺田卓,以及利用Z-001做軍事研究的長谷川,這些人身上體現了各種人性的面向,當這個世界的愛與溫暖越來越少,未來我們或許真的會迎來機器人比人類更有愛的一天。
↓瞭解更多資訊↓
2019.10.2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