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殼機動隊 1995|攻殼機動隊2:無罪|阿基拉|大都會|老人Z|回憶三部曲
《攻殼機動隊2:無罪》是《攻殼機動隊1995》的續集,接續了素子跟傀儡師融合後下落不明的劇情,第二部的主角換成了巴特跟德古沙。《攻殼機動隊2:無罪》(以下簡稱《無罪》)主要講述巴特與德古沙在追查一起人偶型機器人的殺人事件,進而挖掘到了製造商洛氏公司製造機器人的駭人真相。這部續集作品雖然與第一部隔了將近10年才推出,但神作程度完全不輸《攻殼機動隊1995》,甚至很多人認為續集比95版的《攻殼機動隊》更加出色,我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無罪》不僅沒有比第一部遜色,甚至拋出了更具有批判性的觀點,如果說第一部只是拋出各種假設和疑問的話,第二部則可以說是押井守針對第一部所提出問題給出了解答,並且以「預言式的寓言」呈現他對這個議題的觀察與批判。作為史上第一部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的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的價值確實遠遠超越了動畫電影的範疇。
「我覺得這已經是現實了。所有人都有手機……我也有,現在只不過是把手機放進大腦里的問題。不管是在衣兜里還是大腦里,反正你離了它就活不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說人類必須去適應科技……它也許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實際上已經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了。」——押井守
科技之於人類本來是一種工具,就像石器時代猿人會用棍棒、陶罐當作輔助工具一樣。然而科技的發展漸漸超越了人類本身,我們越仰賴科技,意味的是原本作為「輔助」工具的科技產品正在慢慢取得「主導」的位置,手機成癮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例子。人類創造了比自己更優越的產物,因此我們與科技越來越密不可分,最終我們選擇了與科技合而為一。
一句話總結《攻殼機動隊1995》的話,我想是「什麼是人類」?被機器操控的人類可以算是人嗎?那麼能夠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的機器又算是什麼?人類始終認為自己跟別的物種是不一樣的,我們擁有感情、文字和知識這些其他物種所沒有的東西,因此認定自己是最優等的生物,我們把自己跟其他物種一分為二。但是當人類認為自己獨有的「自我意識」可以被編碼、篡改和轉移,也就是說,人類與其他物種一分為二的那條界線其實並不存在的話,人類真的還跟其他物種存在著區別嗎?
「人和機器人不同,這種信仰不過是建立在非黑即白的簡單分類上,去理解人類並非機械而已。暫且不論工業機器人,至少人偶型機器人的存在與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無關。為什麼他們是人型?而且有必要做成理想化的人型嗎?人類為何千方百計地想做出跟自己相似的型態呢?小孩子被歸類在一般泛指的人類範疇之外,也就是說,擁有確定的「自我意識」這種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動的人,才能稱為人類。那麼作為人類早期階段的孩子算什麼呢?很明顯地,他們的內在異於人類,卻有著人類相似的外表。小女孩玩扮家家酒用的人偶,並非用來替代真正的嬰兒,小女孩根本不是在做育兒練習,而是與實際的育兒相差無幾的事情。」
《無罪》主要出現了以巴特為代表的義體人、以德古沙為代表的人類、巴特的狗代表的動物,以及人偶型機器人。押井守打破了「人/非人」這種二元對立的分類法,試圖告訴大家人類跟義體人都是擁有自我意識的個體,而人偶型機器人則是跟小孩和動物一樣被排除在「人類」範疇之外,沒有自我意識的個體。
巴特跟德古沙是兩個極端的對比,巴特只剩下一小部分的腦部是有機體,德古沙則是改造程度極低的人類,然而在電影中,我們會覺得巴特好像才像個人。我們看不見他的眼睛,不清楚他帶著怎樣的眼神,但是從他的生活、他對寵物的照顧、對人偶型機器人的態度、對素子的感情,都可以感覺到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甚至比德古沙的行為來得更有溫度。
「生死去来,棚頭傀儡,一線断時,落落磊磊。」
《無罪》比第一部帶有更重的虛無和失落感。巴特在素子離開之後,在執行任務時已經失去了第一部的熱情和幹勁。《無罪》中的巴特就像第一部的素子一樣,對自己的存在開始產生懷疑,當他凝視著人偶型機器人時,其實就像看到自己一樣,不確定自己應該被歸類在人類或是機器。看到他幫素子披上夾克時我真的立刻就哽咽了,巴特就是那種始終擺著一張撲克臉,但其實用情最深的類型啊!
儘管《無罪》比95版的《攻殼機動隊》更加複雜難懂,但是我反而更喜歡《無罪》,因為押井守在第二部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切都藏在最後的結尾中。抱著狗的巴特跟抱著女兒的德古沙互相對視,德古沙的女兒手上還抱著一個人偶娃娃。那幾個無聲畫面實在太震撼了,當然很多人有不同的解讀,但是我認為最後巴特與德古沙對視的畫面,是押井守對未來的擔憂和警告。身為義體人的巴特手上抱著的是活生生的狗,德古沙抱著女兒,但是女兒手上抱著的卻是沒有生命的人偶。當人類的下一代把無機的人偶視為有機的小孩來對待時,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界線真的還存在嗎?我想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瞭解更多資訊↓
2019.09.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