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來到第三個故事,感覺越到後面恐怖指數只會越來越高啊!《茉莉的最後一天》是我目前最喜歡的一集,看完的那天晚上失眠到5點,思考了很多東西。我對這一集中關於「教授的小孩」這點滿有想法的,因為我爸爸也是教授。其實我遇過的教授小孩都很優秀,我們從小到大的成績也幾乎都很好,雖然中間可能有些人有被家長逼去選擇一些自己並沒有興趣的科系,但幾乎很多人最後都有傑出的表現。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我們像可莉那樣成績不好的話,會不會也像她那樣被父母認為是「丟臉」的存在呢?
*以下會提及劇情,有雷慎入*
雖然說《茉莉的最後一天》是我最喜歡的一集,但是劇評反而變得很難寫。這已經是第三個故事了,我要如何寫出跟前面兩篇不一樣的東西成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在看劇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這個故事似乎少了什麼東西,但是一直想不出來,直到後來跟前面兩集比較過後,我發現《茉莉的最後一天》少了一樣東西:孩子的反抗。
在前面兩集,不管是小偉還是阿衍都大聲地說出了他們心中的痛苦,「為什麼要控制我?」、「為什麼不能抱我一下」,他們在劇中都向媽媽強烈地表達了反抗,但是茉莉沒有,因為茉莉在她開始反抗之前就死了。所以這個故事的焦點反而回到了母親身上,透過母親去追溯女兒的回憶的過程中,她才瞭解到自己在小孩的心中有多麼可怕。
雖然這集跟前面兩集一樣都是由媽媽對小孩施壓,也是因為媽媽把自己心裡的期待都放在小孩身上所造成的結果,但不同的是茉莉的家庭是完整的。小偉家是父母離婚、阿衍家是爸爸外遇和家暴,但是茉莉的家並沒有任何缺陷,甚至他們還是外人稱羨的「高知識份子」家庭。爸爸是系主任、媽媽是美國畢業的碩士,這個家庭就像五彩繽紛的城堡一樣夢幻而美好,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外面有多少人在等著看妳們兩個,這個臉,我丟不起。」
茉莉的媽媽原本可以當教授,卻因為生了孩子變成了家庭主婦,她對自己的孩子甚至是有怨恨的。「如果不是生了你我就可以當教授了」,對林媽媽而言,既然無法當教授了,那就要把小孩當做投資,小孩成績好才叫「投資成功」。她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標和怨恨都放到小孩身上,也沒想過要去理解她們,因為她以為她透過監視器看到的畫面就是她們的全部,她以為她已經很瞭解她的孩子。
所以當茉莉跳樓的時候,林媽媽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茉莉會這麼做,她明明成績很好,還剛考上了北一女,但卻選擇了自殺。直到這個時候,林媽媽才發現自己其實一點也不瞭解茉莉,她開始去追溯茉莉過往的記憶,才看到來她所不知道的那個茉莉。林媽媽的鏡頭有不少常常是從鏡子裡面拍的,她的房間裡也有不少鏡子,這些鏡子象徵的是「外人的眼光」,她一直無法擺脫外界的視線,那些鏡子就好像在監控她一樣,而她又再去監控自己的小孩。
看到可莉大聲地對媽媽說「我也不想被你生出來啊!」的時候,我不禁想起了日劇《mother》中的一句台詞:「母親與孩子之間,從來就不是選擇與被選擇的關係,只是因為相遇了而已。」當林媽媽後悔自己生了小孩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小孩其實也沒有權力去決定自己要生在哪個家庭呢?怎樣的小孩、怎樣的母親我們都沒辦法自己決定,就只是因為相遇了,所以就要對這段緣分負起責任。在我看來「如果不是生了你我早就當教授了」就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一句話。
「我好像不知道我是想要遠離痛苦,還是渴望痛苦。」
茉莉喜歡寫作,但是她創作的力量卻是來自於痛苦的家庭經驗,我想在她說「我作文考了全班最高分」的時候,其實是想要跟媽媽分享自己的作品的吧?但是卻被媽媽的一句「數學比較重要」給扼殺了。從小到大,媽媽灌輸給她的觀念就是「要有出息」,在茉莉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到,好像不管她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得到媽媽的肯定,考了第一名就被要求要繼續維持下去,她只好不斷地犧牲自己的理想來達成媽媽所謂的「出息」,只能藉由偷東西的罪惡感來釋放自己心中的那股怨恨。
其實在這個故事中,我感覺得出林媽媽是真的很愛茉莉,茉莉也是真的很愛媽媽,但是這份愛卻成了一把雙刃劍,只會不斷地傷害彼此,被逼到絕境的茉莉只能選擇自殺。在最後一場戲,林媽媽坐在椅子上回想起茉莉的最後一天時,她想到的是生下茉莉的那一刻,在那一瞬間,我想她終於明白生下茉莉的人是她,殺死茉莉的人也是她,她生了茉莉,卻也殺了茉莉,她終於理解她了,但是這一切卻也已經來不及了。
尹馨飾演的媽媽應該是目前為止最難演的媽媽了,因為有很多畫面都是對著鏡頭演的,而且又要一直哭,真的很佩服她。飾演茉莉的王淨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一個作家,15歲那年就寫了小說《芭樂愛情》,我覺得她長得好漂亮啊!好像郭采潔~演技也很好,最後一場哭戲實在很厲害!
我喜歡《茉莉的最後一天》是以一個看似美滿的家庭,而且小孩並不是因為成績不好,反而還是成績很好的學生做出發。親子的教育問題並不只是存在於單親、家暴的家庭中,每一個家庭都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
2018.07.2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