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2741745122.jpeg


《那年,我們的夏天》的韓文劇名「그 해 우리는」 其實沒有中文譯名那麼複雜,也沒有特別限定季節是夏天,直譯的話是「那年我們」的意思,再更準確一點的話,是「那年我們______」的意思。有點像是未完成的句子一樣,後面可以再接上各種說明。

其實這個故事並不特別。從校園步入社會又破鏡重圓的愛情故事處處可見,還有同樣老套到不能再老套的男二人設,但不得不說這部劇的劇本寫得很有層次感,再加上演員們的好演技以及能夠烘托情緒的OST,這是一部各方面來說都足以讓人感受到「很會說故事」的作品。

 

sbsdrama_official_257566142_3036467119943159_6397133797827941842_n.jpeg


我認為貫穿全劇的「紀錄片」這個設定起了很重要的功用。崔雄跟國延秀緣分的開始、重逢與結局都是由紀錄片組成的,雖然戲外的我們看的是一部電視劇,但在紀錄片的形式穿插之下,我們其實不知不覺也對這兩個人的愛情故事有了更加沉浸式的體驗。

這部劇的收視率雖然沒有特別亮眼,但是隨著播出後節節攀升的話題度,簡直就像劇中逆行爆紅的紀錄片一樣,有著異常相似的巧合,我們似乎也成了見證這個「紀錄片」的其中一員。劇本透過很巧妙的方式讓這部劇彷彿遊走在虛與實之間,我想這是讓《那年,我們的夏天》顯得很不平凡的關鍵。


p2841086394.jpeg


「這個影片讓我領悟到這就是青春,兩人都那麼青澀,彷彿就是那個季節本身。」

借助這個設定,劇中也拋出了各式各樣的「視角」,崔雄的視角、延秀的視角,包括記錄著他們的志雄也放入了自己的視線。比起一般的愛情劇大多是按照時間軸,描述男女主角解開誤會的過程,《那年,我們的夏天》有點像是橫向提供了各種觀點,我們再從每個人的視角中拼湊出完整的故事。

 

sbsdrama_official_258365710_1449386058837163_3037250985087294414_n.jpeg
 

所以這部劇很難得的是每一個配角幾乎都很重要,不管是愛情、友情還是親情戲份都沒有淪為烘托主線的支線劇情。在這個紀錄片裡,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主角,他們各自也擁有一段被「記錄」下來的故事,在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時間點下,構成了後面可以接上各種後續的「那年我們」。

金多美跟崔宇植的演技實在值得嘉獎,當然配角群也全都很棒,但兩人真的太會哭,精準到連落淚的時機都能互相搭配實在是只能感嘆,兩人笑著跟導演說25年後要再拍第二季的樣子也是很貫徹這部劇的精神了(笑)。

 


 

↓瞭解更多資訊↓

拾光Instagram帳號拾光FB粉絲專頁

2022.02.10

arrow
arrow

    維維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