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2586398074.jpeg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Wes Anderson的《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從那之後Wes就是我最喜歡的電影導演,但我沒想過等他的真人電影會等這麼久,我等了整整7年,才等到這部《法蘭西特派週報》。

上映後不久我就去電影院看了,電影節奏很快,人物跟背景也相當複雜,我能看懂的只有很大概的輪廓,但是感受到那個熟悉的Wes又回來了,即使很多訊息有看沒有懂,我也打從心底認為這部電影可愛至極。

 

p2585681767.jpeg

 

《法蘭西特派週報》的故事以美國著名雜誌《紐約客》為原型,片中的每一個角色也都有對應的真實人物,電影的敘事架構延續了《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章節式」段落,透過雜誌的單元篇章來呈現各個編輯的故事,也就是說,當你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也就等於讀完了《法蘭西特派週報》的最後一刊。

其實不少地方還是可以看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影子,除了章節式的敘事方式之外,Wes依舊採用了熟悉的演員群、延續了《犬之島》之後再度使用雙語穿插的設計,來代表文章內的人物對話(別忘了故事設定在法國,所以裡面的人物說的當然是法語,只是被寫成文章後轉換成了英文)還有不斷從4:3的畫面比例以及黑白/彩色影像之間的跳轉,來呈現白紙黑字的文章以及文章外的世界,還融入了舞台劇、動畫等元素,可以說是Wes Anderson的集大成之作。

 

p2585681770.jpeg

 

比起《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個飯店的興衰帶出一個文明時代的輝煌與沒落,《法蘭西特派週報》則是以一群編輯的故事哀悼了「紙媒」的消逝。

就如電影一開始就說明的那樣,《法蘭西特派週報》由一篇訃聞、一篇旅遊導覽以及三篇專欄文章構成。我一直試圖在每一個段落中找出一點關聯性,最後感受到每一個故事似乎都帶著一點荒誕跟悲傷、失落的氛圍,一如Wes過去的每一部作品都擁有這樣的基調。每篇文章都由作者本人親自朗誦,看第一次的時候可能不會注意到,但多看幾次的話,你會發現Wes很巧妙的透過影像展現出每一位編輯的「文筆」。

第一篇旅遊導覽《在地風情》由Owen Wilson飾演的Herbsaint Salzerac撰寫,雖然名為「旅遊導覽」,但這篇短文顯然沒有呈現出艾紐市的任何美好之處,反而描寫了這個城市250年來逐漸老化、沒落的一面,最後的那句「或許老話說得對,一切的美好,皆是幻象」,也似乎為整部電影的主題做了預示跟定調。

 

s0kRs39YW19ClV3vayEf-1475x1080.jpeg

 

緊接著在藝術專欄中,Tilda Swinton飾演的J. K. L. Berensen以幽默逗趣的「筆觸」向我們闡述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天才囚犯畫家」故事。從這裡開始,編輯們的性格也逐漸浮現出來,J. K. L. Berensen明顯是一個豪放不羈的編輯,從開頭就被校稿編輯抱怨文法、錯字連篇。從她的旁白中,你也可以感受到她的這些不拘小節之處,例如在演講中喝酒、放錯PPT等等,讓這篇有點荒誕的藝術專欄變得特別風雅又迷人。

 

M3WfFDE7EVD6dX7KKKqv-2607x1080.jpeg

 

政治專欄總是給人一種沉悶乏味的氛圍,Lucinda Krementz的文筆也是如此,嚴謹、古板而固執。Frances McDormand飾演了一個有點寂寞、渴望被愛的中年女編輯,在充滿「青春」的抗議革命中努力想堅守著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中立報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情,無論她的文筆再怎麼嚴謹,甚至連旁白都把所有標點符號都唸出來,也無法讓她的文章帶有絕對的「客觀」。

 

p2585536732.jpeg

 

最後的美食專欄看似文不對題又有點跳tone,但傳奇名廚尼斯卡菲耶中尉的故事卻帶出了異鄉人的共同心聲——「不停地尋找,又不停地失去」。這個故事也是唯一與Bill Murray飾演的雜誌總編「小亞瑟豪威瑟」有點關聯的故事,因為法蘭西特派週報本身就是一個位於法國的美國刊物,從雜誌本身到小亞瑟豪威瑟本人,以及所有編輯群都是「異鄉人」,每個人似乎都在這個虛構的艾紐市中尋找歸屬感。

 

PfqPQloIhM7SjvHgKJcs-1472x1080.jpeg
 

那麼小亞瑟豪威瑟的故事該由誰來述說呢?作為整個雜誌社的靈魂人物,他的出場次數卻非常少,也幾乎不怎麼說話,唯獨在每段文章結束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他認真給每一位編輯批閱的模樣,偶爾指出一些修改之處,但絕大部分都留給了編輯很大的空間。

那句他總是叮嚀著旗下編輯的「盡量讓你的文字看起來像是刻意這麼寫的」,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其實思考了很久。同樣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雖然不知道我想的是不是正確的,但我認為站在編輯的立場,作者寫下的文字確實是經過精心設計後想讓讀者們看到的結果,儘管讀者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點,只是被動地接收了,但那裡面其實埋藏著編輯想傳達的情緒和資訊,甚至是某種價值觀。

 

1118053.jpeg

 

《法蘭西特派週報》的結局可以說是很Wes Anderson的風格了。小亞瑟豪威瑟在75歲之際逝世,印刷設備銷毀、解僱編輯群,隨著他的離世,這本在全球廣受歡迎的刊物也邁入了終點。「老實說,我覺得他的世界早在他步入之前就已經結束了。但我會說,他確實以超凡優雅的姿態維持著那個假象」,這句台詞是《布達佩斯大飯店》中,Zero在Mr. Gustave逝世後說過的話,好像也可以原封不動地套用在小亞瑟豪威瑟身上。

即使一切的美好皆為幻象,但最後編輯群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說起小亞瑟豪威瑟的種種往事,你一句我一句地同心協力寫出了開頭的那篇訃聞,本該是悲傷的畫面卻看起來如此溫馨美好,大概也就像訃聞中的最後一句「他得到了一名編輯應有的待遇」,而他始終寵愛著的這群編輯到最後也遵守了他唯一嚴格執行,寫在他辦公室上方的那條墓誌銘——「不准哭」

延伸閱讀:

【影評】魏斯安德森電影《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最悲傷的喜劇。

 


 

↓瞭解更多資訊↓

拾光Instagram帳號拾光FB粉絲專頁

2022.02.22

arrow
arrow

    維維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