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b448_38e151dc20dc4f15a7f40e8ad8864cc9_mv2.jpg

 

      《淑女鳥》是今年奧斯卡入圍最佳影片的9部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其他八部電影的題材都非常深入,有戰爭、有同性戀、有種族歧視、有新聞自由等等,這部電影是9部作品中題材最小、故事最小、自傳性最高的一部。你可能會想:一部關於一個叛逆少女的成長故事要拿什麼跟其他的電影比?雖然《淑女鳥》裡面沒有任何的大道理,也沒有談論任何深刻的議題,但這是一部屬於每一個普通人的電影,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的故事。

 

lead_960.jpg

 

我討厭加州,我想去一些有文化氣息的城市,像是紐約,至少是康乃狄克州,或新罕布夏州... 那邊的作家都住在森林裡。」

 

      Christine是一個正處於叛逆期的高中少女,脾氣火爆得像隻小辣椒,自己幫自己取了一個新名字叫Lady Bird,跟媽媽一言不合就馬上開門跳車,不滿自己住在加州、對自己生在貧窮家庭感到丟臉,看什麼都不順眼,夢想到東部(所謂有文化的地方)讀書。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高中的時候有像Lady Bird這樣的同學,我一定會把她當作偶像來崇拜吧?看到她跳車,隔天手上打著石膏(上面還寫著"Fuck you Mom")來上課時,我心想:「這女生真超他媽屌的!」毫不畏懼、我行我素,只要是不合心意的就全盤否定,一不爽就可以破口大罵,不用忍氣吞聲,Lady Bird就像青少年叛逆期時我們都曾經幻想成為的那種人,不是嗎?

 

Lady-Bird-1-1080x608.jpg

 

「“Lady Bird”,那是你的本名嗎?」

「是的,那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名字,我自己取的,也是給我自己的。」

 

  Lady Bird這個名字的來源是“lady bug”(瓢蟲)這個單字,應該不難把外殼鮮豔的紅色瓢蟲跟染著一頭紅髮的Lady Bird聯想在一起,而她的本名“Christine”是跟基督教有關的名字,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明顯地非常厭惡教會學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她會為自己取名的原因之一。紅色的瓢蟲雖然鮮豔,卻也很脆弱,就像Christine雖然作風大膽,但終究也只是個孩子罷了。

 

「你只能活在焦點下,不是嗎?」

「是啊,你媽的奶子都是假的、全都是假的!」

「她在19歲的時候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是兩個錯誤的決定!」

 

  這部電影很真實地呈現了高中生的行動與想法。青春的時候總是會做很多傻事,比如說談了一場失敗的初戀,但殊不知第二場戀愛也好不到哪裡去、比如說Christine跟Julie一邊偷吃教會的共融餅乾一邊談論如何自慰、以及第一次跟Danny初吻後開心得在街上大叫、Julie對數學老師的暗戀心思、以及Christine拋棄自己的好友而跑去迎合風雲人物、

 

  青少年是極為重視面子以及虛榮心的年紀,最怕一個人、最怕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當上風雲人物,身邊都是帥哥美女當然很有面子,但可惜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長相普通、好朋友也很普通的那一群。Christine明明就跟那群風雲人物格格不入,卻為了維持跟Kyle還有Jenna的關係不斷說謊,像小丑一般不斷奉承迎合、出賣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對方根本沒把她放在眼裡。幸好Christine在最後關頭有堅持做回自己,青春時雖然常常會犯錯,但也因此會結交很多珍貴的緣份。Christine經歷了這件事才發現了Julie的重要性,在真正的好朋友面前是不用有所顧忌的。我想每個女生看到Christine跟Julie相處的畫面時,一定都會想起自己的好閨蜜吧?

 

v1-0046_lb_00000-h_2017.jpg

 

「給我個數字,告訴我你把我養大總共花了多少錢。等我長大以後,會賺一大筆錢來還清我欠你的,這樣我就可以不用再跟你講話了。」

「我覺得你很可能找不到能讓妳賺這麼多錢的工作。」

 

  《淑女鳥》的主題並不完全是女高中生的青春故事,其實真正的主題是Christine跟媽媽之間的母女關係。導演Greta Gerwig在訪談中表示每一個女兒跟母親的關係都是極複雜的,《淑女鳥》想呈現的就是這樣的關係。套用一句札維耶·多藍的電影《聽媽媽的話》的台詞:「擁有一個既無法愛又無法不愛的人(指媽媽),感覺真是超弔詭。」我們跟母親的關係總是那麼地若即若離,每一個小孩都愛他們的母親,但不可否認的,我們也都曾經在某個時刻討厭、甚至恨過媽媽。

 

  絕大部分談論親子關係的電影,都習慣把錯誤怪罪給父母,例如《年少時代》裡面的父母離婚、媽媽的再婚對象又酗酒、家暴,問題小孩對應的一定是有問題的家庭環境。我並不是要說這樣的觀念是錯的,畢竟家庭確實是影響人格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喜歡《淑女鳥》處理家庭關係的方式。仔細想想,Lady Bird的家庭除了稍微貧窮了一點之外,其實平凡到不行。沒有家暴、沒有酗酒,媽媽雖然有點囉嗦、愛管小孩(這是所有母親的天性),爸爸雖然失業,但他們絕對不是「有問題的父母」,甚至他們其實都是非常理性、樂於跟孩子溝通的好父母。

 

lady-bird-v1-0010_lb_00000-1-_preview_wide-fd0c9e9890abf9ad9d9452e703a67bd80b60f2e7-s900-c85.jpg

 

  其實有不少畫面都可以看出Lady Bird跟父母的關係其實很緊密。比如說在Lady Bird破了處子之身後,媽媽知道她很傷心,卻只是默默地問她「要不要一起去做我們週末最愛做的事?」,然後兩個人就一起去看房子。再例如Lady Bird可以偷偷委託爸爸幫她申請獎學金,這種僅限於我跟爸爸/媽媽之間的小秘密以及小默契讓我覺得很真實,讓我想起我小時候跟爸爸會瞞著媽媽,在雜貨店偷買冰淇淋,然後吃完才回家。

 

  親子關係要比戀愛關係還要矯情、傲嬌上很多倍。我們很少會跟自己的爸媽說「我愛你」,同樣的,我們的父母也很少會明確地向我們表達愛,但我們都知道彼此不能沒有對方。Lady Bird雖然一直表現得像要離開這個家,不想跟媽媽相處,但是在申請紐約的大學被媽媽發現時,卻不斷向媽媽道歉,希望媽媽能跟她說說話。其實那場戲我很能理解媽媽的心情,她們其實都很愛對方,她們的親子關係是有信任感在裡面的,但是Lady Bird隱瞞媽媽去申請紐約的大學這件事情嚴重地破壞了這份信任感,所以媽媽才會那麼傷心。

 

「我希望你能展現出你自己最棒的樣子。」

「那萬一這已經是我最棒的樣子了呢?」

 

  Christine的爸媽並不是望女成鳳那種類型的父母,他們沒有錢讓她去唸本地以外的大學,事實上讓她成長、逼她不斷往外飛的人是她自己。Christine其實很沒自信,她希望媽媽可以喜歡她、認同她,而不只是出於母性本能的「愛她」,所以我想她自己學會開車、瞞著媽媽申請紐約的大學,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screen_LadyBird_coA24_4403.jpg

 

Lady Bird可能在想要怎麼閃亮登場,但她很氣我們家沒有旋轉樓梯。」

 

  我最喜歡《淑女鳥》的一點是非常生活化的台詞(我記了兩頁A4的台詞),我覺得可以用如此口語化、生活化的台詞去呈現人物之間的性格與關係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再來是這部片的喜劇氛圍,某些時候讓我想起了Wes Anderson的喜劇氛圍。比如說Lady Bird在咖啡廳遇到Danny時,明明上一秒還很不想見到他,下一秒Danny講完自己很痛苦之後,Lady Bird卻馬上給予Danny大大的擁抱,兩人後來甚至又變回好朋友。(我真的覺得他們好可愛)再例如Lady Bird跟Kyle上床後發現他不是處男,原本很生氣,但下一秒卻問「我們還可以一起去參加舞會嗎?」,那種喜劇特有的快速節奏感特別有趣。

 

  整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幕就是Lady Bird準備去上大學之前,把自己的牆壁油漆成白色的那段。她原本的房間是粉紫色的,上面貼了她競選時的海報、各種燈飾、裝飾品、還有一塊寫著“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我們保留拒絕服務的權利)的牌子,她的門上還掛著“Business Hour”(工作時間)的板子。當然電影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幕,就是她會在牆壁的角落寫上她喜歡的男生的名字。這些充滿她個人風格的裝飾,隨著她的成長慢慢消失,最後回歸成純白色的牆壁。那些懷著少女心思,帶著羞澀笑容寫在角落上的名字、那些瘋狂、花俏、閃亮亮的日子,總有一天終究會被簡潔的白色油漆取代,因為我們終究會長大。

 

lady-bird-movie-3.png

 

「愛與花心思,你不覺得它們其實是一樣的嗎?」

 

  電影的最後一個場景是Christine打電話問媽媽:「你第一次行駛在沙加緬度的路上時,是否覺得心情激動?」年輕氣盛時我們總會理直氣壯地覺得自己討厭這個、討厭那個,其實有些根本就沒有特別的原因。就像Christine一直說她討厭沙加緬度,但是當她學會開車後,經過那些她熟悉的道路、店家、小巷時,她卻感到心情激動,因為她長大了。長大後再回頭看一些事情時,你會發現有些事情其實並不是那麼討厭,甚至不知道當初為什麼會討厭這些事情。

 

  Lady Bird最後用回了她的本名Christine,卸下原本咄咄逼人、像紅色瓢蟲一樣充滿攻擊性的外殼,我們知道,她終於開始學會翱翔。

 

-------------------------

2018.03.1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維維安 的頭像
    維維安

    拾光影劇評論工作室 A Piece of Light Studio

    維維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