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評將分成:
一、前言 二、大腦工廠 三、永遠的Bing Bong先生 四、青春期的轉變 五、心得
-------------------------------------------------------------------------------------------
一、前言
你有沒有傾聽過大腦內部的聲音?
小時候我就喜歡幻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座工廠,
身體不舒服時會發出警鈴聲、生氣時會啟動警備系統...
所以當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時,我非常震驚,
因為我從來沒想過原來真的有人跟我有一樣的想法!!
皮克斯的電影果然永遠都能給人驚喜:)
看到導演是《天外奇蹟》跟《怪獸電力公司》的導演後,
我就知道要準備好衛生紙了XDD
題外話,這部電影竟然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無疑是動畫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因為這個故事真的很值得深思~~
二、大腦工廠
一開始我以為整個電影只會有總部一個場所,
沒想到原來總部只不過是大腦中的一個小地點....
性格島、長期記憶區、記憶垃圾場、夢工廠、潛意識區、幻想森林...
這部電影一定找過很多大腦專家諮商過XDD
每一個地方的創意都令人覺得驚奇,尤其是夢工廠,
把夢境當成電影在拍這個idea真的很酷!!
這個抽象化的過程也是超有創意的啦XD
三、永遠的Bing Bong先生
說實話,腦筋急轉彎並不是一部很娛樂性質的動畫電影。
相反的,電影中其實沒什麼搞笑的地方,除了看怒怒生氣很有趣之外,
也許是因為這是一部探討大腦內部的電影吧。
其實大概有1/3的時間我都在哭....
看到幻想森林一點一點的被拆毀時我就已經有點泛淚,
再看到Bing Bong消失的那段時,早就已經泣不成聲....
那種情緒其實不算是難過,而是一種感慨跟無奈,
同時也讓我心想這部電影怎麼會這麼真實,明明是動畫,
卻毫無保留地揭露了我們大腦的真相。
是啊,人會長大,會漸漸變得世故、變得成熟,
另一方面,也就失去了童真、天馬行空的那一面。
冰棒的消失很沉痛,但卻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我們往往都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小時候愛幻想的性格...
四、青春期的轉變
腦筋急轉彎的設定其實很清楚,就是一個11歲女孩的內心世界。
其實這點是跟《神隱少女》有些相似的,
一個正要步入青春期的女孩,突然遭逢搬家,
失去朋友、失去自己喜歡的運動,甚至失去家庭的溫暖。
憂憂跟樂樂不小心被吸到大腦內部去的情節,
其實就象徵青春期的孩子通常只剩下生氣、焦慮跟厭世這些個性。
這個時期正是一切情緒最複雜的時候,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遇到的每一件事不會只有一種情緒,
不再像幼兒時期一樣快樂就是快樂、生氣就是生氣,
開始會出現五味雜陳的情緒。
所以憂憂跟樂樂展開他們回到總部的旅程時,
他們其實也在過程中互相磨合。
樂樂以前總是想盡辦法不要讓憂憂去操控控制台,
因為她認為萊莉的生活只要開心就好,只要是會讓萊莉不開心的事情都是不好的。
憂憂對樂樂來說好像是個本來就不該存在的情緒,
但是她漸漸發現,憂憂其實在萊莉的核心記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就像卡夫卡曾經說過: 「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
一個住著悲傷。快樂的時候不要笑得太大聲,不然就會吵醒隔壁的悲傷。」
快樂和難過看似對立,但其實卻是密不可分的兩種情緒,
樂極會生悲,悲傷有時也會帶來快樂,
就像每次大哭一場後就有種紓解的感覺一樣。
樂樂終於了解到並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用快樂來解決,所以最後她讓憂憂掌控控制台。
最後控制台更新後變得更寬大了,也象徵著萊莉的情緒將會越來越多元複雜。
五、心得
皮克斯每次都可以交出令人滿意的動畫作品,這點我從來沒有懷疑過。
這次的腦筋急轉彎,真的給我上了一課。
我還記得看完的那天晚上,我在心裡默默地跟我腦中的精靈們說了一聲謝謝...
雖然我覺得如果這五隻精靈可以再可愛一點的話會更好...XD
但是謝謝這部電影,讓我們可以更愛自己。
大家以後也要跟自己的精靈們好好相處喔~~~
------------------------------------------------------------------------------
2016.01.2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