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b5b7e8a197diary-20151.jpg

下一站天國花之武者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下一站,天國》,第二喜歡的就是《海街日記》。雖然《海街日記》並不是是枝裕和原創的故事,而是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作品,而且可能是他目前為止最商業化的一部電影,但還是不減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歡。是枝裕和拍了很多家庭題材的電影,從《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橫山家之味》很簡單地描繪家庭內部的現實,到《我的意外爸爸》和《海街日記》探討了家庭關係的重組,再到《小偷家族》探討了家庭的本質,其實他的家庭電影是有一個成長脈絡的。

 

  很難形容為什麼這部電影對我而言那麼迷人,也許是因為鎌倉的夏天、四姐妹住的老房子、紫陽花、祭典、吻仔魚丼和梅子酒,又或許是四姐妹那些很平凡卻又溫暖的舉動,也可能是因為柔和的攝影跟輕盈的配樂,總之每次看《海街日記》都覺得心中有一股暖流游過。

 

our-little-sister-tiff.jpg

 

「小鈴,要不要來鎌倉,跟我們一起住?四個人一起。我們房子雖然很舊,但很大,大家都有工作,也養得起你。」

 

  《海街日記》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只是一部關於四個姊妹花的暖心家庭故事,事實上背後帶出了很多家庭議題,全片透過三場不同的喪葬儀式,呈現出不同層次的家庭樣貌。第一場是父親的葬禮,香田三姐妹在仙台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妹妹小鈴。第二場是外婆的七年忌,15年未見的母親登場,與幸發生衝突。最後一場則是二之宮阿姨的喪禮,三場喪禮分別銜接了故事的起承轉合。

 

  是枝裕和在他的著作《我在拍電影時思考的事》中說到,這三場法事是循序漸進的,父親的喪禮代表的是「四姐妹」,外婆的七年忌是「老屋」,最後二之宮阿姨的喪禮代表的是「海街」。是枝裕和希望能夠透過小鈴的雙眼,去感受從原本陌生的姐妹、家庭到整個城鎮,最後慢慢熟悉,並且成為真正的「家」的過程。

 

  是枝裕和透過很簡單的對白,很快就讓觀眾抓住人物的性格:沉穩嚴肅的幸、外向奔放的佳乃、開朗活潑的千佳,香田三姐妹的個性大不相同,卻是相依為命了15年,最親密的家人。其中佳乃和幸是一個強烈的對比,一動一靜,一個想往外跑,一個努力守護著這個家,千佳則是擔任兩人之間的調和劑,三姐妹的個性互補才達到了諧和。

 

0.jpeg

 

  雖然大部分觀眾對《海街日記》的印象都停留在夏天,四姐妹穿著浴衣拿著仙女棒玩耍的場景,但其實《海街日記》裡呈現了鎌倉的四季變化,從小鈴剛到鎌倉的秋天,到最後結束的夏季,四季的變化也代表著小鈴的心情轉變,從原本的封閉壓抑,到最後能夠對大家敞開心扉。是枝裕和在《橫山家之味》時便擅長以食物串連家庭的記憶,在《海街日記》中也出現了許多食物,例如代表父親的吻仔魚、代表媽媽的海鮮咖喱,以及外婆的竹輪咖喱等等。

 

「我只是想喝家裡釀的酒而已嘛。」

 

  我特別喜歡是枝裕和在《海街日記》中使用了很多日常的家庭活動來表現四姐妹的生活,比如說糊紙門、量身高、佳乃搶幸的衣服穿,看到灶馬蟋蟀又大叫著要姐姐來打⋯⋯這些都是非常稀鬆平常的家庭光景,但是對於沒有擁有過真正的「家」的小鈴來說,卻是極為珍貴的。其中最重要的家庭象徵便是梅酒,小鈴明知道自己不能喝酒卻還是喝了家裡釀的梅酒,結果喝醉了開始大罵自己的繼母和父親,把心中的苦水都說了出來。小鈴執意要喝,其實只不過是想要融入這個家,好像喝下了家裡釀的梅酒就能真正成為家裡的一份子。

 

  梅子樹是母親出生那年,祖父在家裡種的,年復一年地釀造新的梅酒也代表著一種家庭的傳承。最後幸給了母親祖母釀的最後一點梅酒,也代表著心裡已經接納了她。正因為是家人,所以即使母親離家15年了,仍然可以透過梅酒這個家庭記憶來達成和解,因為她永遠都是媽媽啊。

 

C_1000x760.png

 

  我覺得在《海街日記》裡,心理狀態最複雜、卻也最迷人、最難演的角色就是綾瀨遙飾演的幸。身為一個家裡沒有母親的大姐,幸必須肩負姐姐和媽媽的雙重身分。跟其他三個妹妹們比起來,幸顯得非常成熟穩重,在父親的喪禮上,她一眼就看出繼母的虛偽,站出來為小鈴發聲,並且在離開前邀請她來鎌倉住。

 

  幸和佳乃的關係看似時常吵架,但兩人卻也是最親近的姐妹,當佳乃為處理二之宮阿姨的遺產而覺得痛苦時,第一個就去找幸談心,而在幸跟媽媽吵架時,也是佳乃即時點醒了幸這麼做只會傷害到小鈴。雖然她們的個性完全相反,但我覺得她們是姐妹中感情最好的。

 

  在《海街日記》中有很多不同形象的「母親」,小鈴的繼母、三姐妹的媽媽、阿姨,經營食堂的二之宮阿姨,還有幸,她們都展現了不同面向的母性。之所以會說幸的心理很複雜,是因為她的父親跟小三跑了,但是她自己卻也在跟有婦之夫交往。當她說:「爸爸就是個懦弱的男人!」的時候,也許心底也在暗指自己的醫生男友很懦弱吧?

 

1e2d081428f1aff6478c8ee65c17c601087de93d.jpeg

 

  之前看評論,有人說《海街日記》太溫暖了,缺少了人性的黑暗面。其實是枝裕和還是有放入一些現實面在這部電影中,只是比較隱晦罷了。比如說是枝裕和其實在三場喪禮中都放入了金錢的問題,父親的葬禮上,小鈴的繼母請求香田家不要爭取遺產、在外婆的七年忌上,母親建議要把房子賣掉,二之宮阿姨的喪禮也牽扯了她弟弟的遺產問題。

 

  從《我的意外爸爸》之後,是枝裕和的家庭電影開始探討不同血緣關係的重組,《海街日記》中小鈴跟三姐妹的關係就很微妙。小鈴在原本的家庭中站不住腳,但來到香田家之後還是很壓抑,雖然不是她的錯,但是身為小三的孩子,她心中對香田三姐妹仍然有一層隔閡,她對幸說:「喜歡上有老婆的人,就是我媽的不對。」但是卻沒想到這句無心的話其實也戳中了幸的痛楚。佳乃說幸當初要小鈴過來住,不過是為了做給媽媽看而已,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只不過佳乃或許還不知道,幸讓小鈴過來住的根本原因,除了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媽媽看之外,更多的也許是出於自己的罪惡感。因為跟有婦之夫交往,所以透過照顧小鈴來消除自己心中的罪惡感。

 

Little-Sister-1.jpg

 

  故事最後回到了鎌倉這個城鎮,四姐妹參加完二之宮阿姨的喪禮之後,到海邊散步,聊著自己最後的記憶會是什麼。四姐妹的父親即使到了仙台,也選擇住在跟鎌倉市景相像的地方。「家」不一定只存在與有形的房子裡,「家人」也不一定限於有血緣關係的人,二之宮阿姨明明是三場法事中,唯一跟四姊妹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但卻成了最有感情的一場喪禮。這不只是四姐妹的故事,也是關於這個「海街」小鎮的故事。

                                                                                                      

↓瞭解更多資訊↓

拾光Instagram帳號拾光FB粉絲專頁

                                                                                                      

2018.08.1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維維安 的頭像
    維維安

    拾光影劇評論工作室 A Piece of Light Studio

    維維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