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bno6KyTzMBVuTLtCfZ6w.origin.jpg

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

主題曲:魏如萱-Don't Cry Don't Cry

 

05.jpg

 

  我想《必須過動》也許是大家最期待的一集吧?畢竟這集之前已經在今年的金馬奇幻影展做了首映,而且又作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最後一集,因此在看之前我也對這集的期待滿高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雖然每個單元的劇情沒有關聯,但還是建議還沒看的人可以按照播出的順序來看,尤其是之前已經在金馬奇幻看過《必須過動》的觀眾,看完前面四集再重看一次的話感受一定是不一樣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雖然是五個獨立的單元故事,但是看完《必須過動》後我發現整個系列是有脈絡的。從《媽媽的遙控器》很單純地在講媽媽把期望壓在孩子上的「控制」,到《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用一貧一富兩種不同背景的家庭去描寫「外人的看法」和「愛面子」對母親教育孩子所造成的壓力,再到《孔雀》開始探討校園與社會階級的層面,以「交換」來獲取孩子的成功,最後到《必須過動》已經是整個國家體制的問題。

 

*以下會提及劇情,有雷慎入*

 

20180402134616-c9dbb5919235fa5c8678f1c0da4deb52-desktop.jpg

 

「教育促成階級流動,母職萬歲!」

 

  《必須過動》是整個系列中科幻感最強的一集,整個故事設定在一個架空的烏托邦世界,這個國家女人的工作就是成為母親,孩子在鑑定考考到95分以上的話就可以擁有「都心好宅房卡」,住進豪宅區,成績不好的人只能住到鴿子籠區。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未來,但是很多概念是現在可以相通的,例如成績好可以做好工作,成績不好的只能做工人,教育不只是一個家庭裡的事情,更關乎到整個社會的階級流動。

 

  很多人反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裡面過度弱化了男性,但其實這個系列本來就是要探討母親的定位,父親角色的消失也反而凸顯了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所面對的壓力,我們現在仍然抱持著「小孩沒教好就是媽媽的錯」這樣的觀念,母親跟孩子之間仍然繫著一條永遠也剪不斷的臍帶,當母親開始要求她們的孩子時,也是因為孩子代表了她們自己。

 

  從第一場戲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國家的女人是透過「領養胚胎」來獲得孩子的,也就是說她們並不是透過「做愛」這個行為,而是透過胚胎著床的手術,直接獲取孩子。這個設定非常有意思,因為當一個孩子不是因為「做愛」而產生的結晶,只不過是一個植入身體裡的物體時,母親真的有可能對這個「胚胎」產生「愛」嗎?

 

2018080368485705.jpg

 

  其實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都是以媽媽為主角,而不是小孩。《必須過動》把觀點聚焦回母親身上,探討母愛究竟是自私還是無私的。楊鵑的第一個胚胎讓她得到了「金質勳章」,但是她卻扼殺了若傑的興趣,最後若傑死了。第二個胚胎成績不好,她就要若娃假裝過動,不惜把若娃送去「精進」也不願意看到自己勳章上的燈漸漸變暗,她是一個極盡自私的母親。

 

「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償的愛,我覺得這句話應該反過來才對,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無償的愛。」—日劇《Mother》

 

  在2010年的日劇《Mother》裡面,受到媽媽虐待的小孩仍然會維護著自己的媽媽,在《必須過動》裡,雖然若娃沒有受到身體上的虐待,但是不斷被剝奪自我的她在到了柯醫師創造的小森林後仍然決定要回到媽媽身邊,這點兩者是完全相通的。即使母親深深地傷害了孩子,但是孩子還是會站在媽媽這邊。

 

  囧星人在片尾導讀時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天下沒有無不是的父母」,因為父母都是普通人。沒有父母是生下來就會當家長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事實上父母也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爸媽,所以有時會犯錯、會傷害到孩子也是理所當然的。楊鵑在演講時講的話基本上全部都是反話,她說「有100分的母親,才有100分的孩子」,但是實際上是她有了100分的孩子,才能成為拿到金質勳章的100分母親。

 

photo.jpeg

 

「自己幸福,才能給孩子幸福。沒錯,愛自己,總是會有方法的。」

 

  若娃問媽媽說「你愛我嗎?」媽媽沒有回答,反而反問她「你愛我嗎?」若娃毫不猶豫地回答了「愛!」但是媽媽卻只說「這樣就夠了。」楊鵑在演講時說「秘訣就是愛,全心全意的愛。」但是她卻沒有說這個「愛」到底指的是愛小孩,還是對金質勳章和都心好宅房卡的愛,在若娃被送去銷毀的那一刻,楊鵑不再襲上那條粉紅絲巾,但是她從頭到尾都無法拿下那枚金質徽章。當她幫若娃綁著頭髮時,是否想過她喜不喜歡?會不會痛?還是只是想把她打扮得「整整齊齊」罷了?

 

  在都心好宅區裡,每一個媽媽的服裝、髮型都是一模一樣的,孩子也是全部穿著同樣的制服,在這個上流階層的世界裡,只有一大片的藍和一大片的白。反而到了鴿子籠區的時候,人穿的衣服才變得不一樣,對比之下鴿子籠社區的顏色竟然比都心好宅區來得更加繽紛,在鴿子籠區的人反而更加可以做自己。

 

  一開始就說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五篇「血色寓言」所組合的故事,《必須過動》的結局無疑是最可悲的一部,因為楊鵑是所有媽媽裡面唯一沒有改變的一個,她仍然自私,而且愛自己。近未來烏托邦世界裡的模範媽媽竟然是這樣的人,不覺得真的太諷刺了嗎?

 

2018070646714513.jpg

 

  總結一下,其實這一個月在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過程中,雖然看到很多人說看了很痛苦、每集都大哭,但我其實一直都還滿能抱持中立客觀的角度去看這個作品,也一直都沒有哭過。也許是我並不是那樣的家庭出生的孩子,也許是我不太能體會他們的心情,但是在《必須過動》中看到前面四個故事的孩子們都聚集在柯醫師的森林裡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時,我卻忍不住放聲大哭了。

 

  再回到母愛究竟是自私還是無私這個問題,當母親認為自己已經付出了「無私的愛」的時候,對小孩而言也許反而是一種「自私」。之前在《孔雀》的劇評中說過媽媽是一直缺乏自我的生物,當她們從一個女性變成一個母親的同時,她們的自我已經從自己轉移到了孩子身上。但其實媽媽還是可以拓展很多自己的興趣,妳的人生並不是在妳生下小孩的那一刻就結束了,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成為了媽媽就扼殺了妳的自我,也扼殺了妳小孩的自我。

 

  這段時間非常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來看我寫的文章,其實只看一次就要在隔天寫出劇評真的是有點壓力的,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得很好,所以真的很感謝大家的支持,能夠把這個作品的分集文都完成也真的覺得很開心。然後必須稱讚一下公視真的太帶種了,竟然是由一個政府電視台來播出一部反國家教育體制的電視劇,公視真的勇氣可嘉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不只是在台灣會發生的故事,同時也是日本、韓國,整個亞洲地區都有可能發生的故事。

 

  孩子從媽媽的身體中出生的時候需要把臍帶剪斷,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親跟孩子之間仍然維繫著一條看不見的臍帶。希望所有的媽媽們都能夠鼓起勇氣剪斷那條看不見的臍帶,因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當你剪掉那條看不見臍帶,就像孩子出生時剪掉的那條真的臍帶時,你的孩子才能真正的成為他自己。

 

  願世間所有像小偉、阿衍、茉莉、巧藝跟若娃的孩子們,最後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

2018.08.05

arrow
arrow

    維維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